- · 血栓与止血学版面费是多[08/04]
- · 《血栓与止血学》投稿方[08/04]
血栓与止血学硕士毕业论文(血栓与止血学杂志(8)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4.跌仆损伤 跌仆外伤,或手术创伤,可致气滞血瘀,饮食积结于胃腑,不得下行,终成反胃。 二、病机 脾胃虚寒,胃失和降为其主要病机。其病理性质虽
4.跌仆损伤
跌仆外伤,或手术创伤,可致气滞血瘀,饮食积结于胃腑,不得下行,终成反胃。
二、病机
脾胃虚寒,胃失和降为其主要病机。其病理性质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总以本虚标实为多,本虚为脾胃虚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则有痰浊、积热、瘀血等不同。虚实之间常可转化或兼夹,如阳虚水饮不化,聚生痰浊,而成痰浊阻胃;痰浊、瘀血阻胃,日久从热而化,则可兼见胃热之症;久病入络,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内阻等,均可因气虚、气滞、食停、痰阻而妨碍血行,形成瘀血内结。本病若误治失治,过用辛燥,可致气阴两虚;反胃不止,日久必耗伤正气而致气阴两虚,或脾肾阳虚。
【辨证】
1.脾胃虚寒证
症状: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及清稀水液,以吐尽为快,伴见神倦乏力,四肢不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降逆和胃。
代表方:丁蔻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干姜、吴茱萸、高良姜温中散寒;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丁香温中降逆;白蔻仁、砂仁芳香化湿,温中止吐;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和胃止呕;甘草补虚和中。
加减:寒多重用干姜;虚多重用党参,或加人参;呕吐较甚,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脘腹胀满较甚,加厚朴、枳壳理气消胀除满;寒热错杂,可用乌梅丸温中清热。
2.胃中积热证
症状: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及酸臭腐浊之液,口臭烦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胃热,和胃降浊。
代表方:竹茹汤加减。
常用药:竹茹、山栀、石膏、知母清泄胃热;枇杷叶、芦根清热生津,降逆止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
加减:胃热较重,呕吐酸腐,口臭而渴,加黄芩、黄连清胃泄热;阳明热结,腑实便秘者,可加小承气汤降泄通腑;湿重,舌苔浊腻,加白蔻仁、槟榔化浊行滞;热盛伤阴,舌红苔少,脉细数,加沙参、石斛、麦冬清养胃阴。
3.痰浊阻胃证
症状: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并有痰涎水饮,或吐白沫,心悸头眩,舌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涤痰化浊,降逆和胃。
代表方:导痰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天南星、瓜蒌、枳实燥湿化痰;茯苓、陈皮、甘草健脾渗湿和中;旋覆花、砂仁降逆止呕。
加减:呕吐甚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痰郁化热加黄连、竹茹清化痰热;痰热壅实,腹满便秘,可用礞石滚痰丸攻逐顽痰;痰湿兼寒加干姜、细辛通阳泄浊;吐出痰涎如鸡蛋清,加党参、白术、益智仁健脾摄涎;胸脘痞闷,加枳壳、瓜蒌宽胸理气化痰;腹中积块明显者,加三棱、莪术行气消积。
4.瘀血阻胃证
症状:经常脘腹痞胀,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或吐褐色浊液,或吐血便血,上腹或有积块坚硬,固定不移,胀满刺痛而拒按,舌暗红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祛瘀活血,和胃降浊。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当归、赤芍、丹参、郁金、延胡索活血;桃仁、红花、五灵脂祛瘀;香附、枳壳、乌药理气和胃,使气行则血行;丹皮清血分之伏热;代赭石降逆止呕。
加减:呕吐甚加竹茹、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吐血或黑便加降香、三七活血止血;上腹部疼痛剧烈,加九香虫、乳香、没药温经活血,行气止痛;腹内结块坚硬,加鳖甲、牡蛎、三棱、莪术软坚散结。
5.脾肾阳虚证
症状: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吐大量清稀水液,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溏薄,畏寒肢冷,面色[[!NFBE2]]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和胃降逆。
代表方:桂附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益火之源;干姜、吴茱萸、高良姜、半夏温脾散寒,和胃止呕;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炙甘草扶正补虚,调和诸药。
加减:胃虚气逆,呕吐反胃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镇逆止呕;胸骨后疼痛加延胡索、五灵脂、八月扎、急性子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脾肾阳虚,火不暖土,五更泄泻,腹痛肠鸣,加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温肾止泻;眩晕耳鸣,加磁石、熟地、五味子益肾充脑。
6.气阴两虚证
症状: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量少不多,神疲气短,面色少华,口干咽燥,干结,舌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降逆。
文章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网址: http://www.xsyzxxgw.cn/zonghexinwen/2022/1209/676.html
上一篇:血栓和斑块一样吗
下一篇:血栓与止血学论文网免费论文(血栓与止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