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有个“化血栓开关”,打开它,就可清血管(2)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高血脂 高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会直接沉积在血管壁上,会诱发一系列不好的反应,最终变成动脉粥样斑块。 4)吸烟 吸烟不但对肺有伤害,对我们血
3)高血脂
高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会直接沉积在血管壁上,会诱发一系列不好的反应,最终变成动脉粥样斑块。
4)吸烟
吸烟不但对肺有伤害,对我们血管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吸烟会损伤动脉内皮,造成功能紊乱不容易愈合。而且抽烟时会导致小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这些危险因素叠加在一起,会在短时间内让一个本来完好无损的血管演变成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形成严重的斑块。
血栓有“前兆”吗?可预测吗?
大多数血栓形成后、发病前,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CT等一切都显示指标正常。不过可以通过炎症反应来提前进行一定程度的血管健康状况的预测。
炎 症 反 应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就是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所以血管是否有炎症,可以成为我们预测血管健康的一个指标。
不过,血管内的炎症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无菌炎症。可怕的是,炎症反应发生在血管内完全没有症状,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血管内的炎症因子是否高呢?
专家告诉我们,抽血检查超敏性C反应蛋白能够帮助我们方便地检测炎症因子。超敏性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破裂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检查出来超过了一定标准,就提示血管内可能有炎症反应。
【建议】已经检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的人应该到医院做一次抽血化验,检查一下血管内炎症因子的高低,来进一步判断斑块、血栓是否稳定,避免发生意外。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指出:“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记住“动”这一个字,每天都“动起来”,才能血栓不上身,一生无栓!
长期久坐不动:最容易诱发致命血栓
过去医学界认为,乘坐长途飞机与深静脉血栓发病关系密切,而最新研究发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也已成为发病的一大诱因,医学专家把这种病称作“电子血栓”。
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伦敦血液病学专家贝弗利·亨特教授建议,使用电脑1小时就应该休息片刻,起身走动,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踝关节,拉伸小腿肌肉。
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是预防血栓必备方法!
走路:动起来,从头到脚防血栓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在预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天然化栓物
日常生活中,除了每天坚持10秒防血栓法及多运动外,大家还可以配合一些化血栓的食物,可以起到加倍的效果。
1、化栓第一豆——豆豉
日本医学家发现,中国人用黑豆制成的豆鼓,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
更使人惊奇的是,豆豉所含的细菌能产生大量维生素 B 和抗生素。因此他们认为老年人多吃豆豉,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形成。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素,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形成。总之,吃豆豉对改善大脑的血流量很有效果。
豆豉做菜的时候配食就行了,每日以50克内为宜。豆豉空心菜梗、豆豉蒸排骨、豆豉回锅肉、豆豉蒸鱼、豆豉鸡丁……鸡、鸭、猪肉、牛肉都可以加入豆豉。

文章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网址: http://www.xsyzxxgw.cn/zonghexinwen/2021/1203/563.html



上一篇:硕士推免资格高校,番禺区+越秀区=本、硕、博皆
下一篇:人体可以自动清除血栓吗?若想避免血栓形成,

血栓与止血学投稿 | 血栓与止血学编辑部| 血栓与止血学版面费 | 血栓与止血学论文发表 | 血栓与止血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